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团队
一、团队负责人简介
过家好,教授,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关键电极材料的制备和结构调控研究。本团队聚焦新型能源复合材料的开发、高性能电极催化材料的结构调控、新型结构能源器件的研发、高性能制氢储氢材料的可控合成、生物质衍生碳基材料的应用等应用研究。联系方式:13514908637。
二、团队主要成员列表
姓名  | 
   年龄  | 
   学位  | 
   毕业院校  | 
   职称  | 
   科技专长  | 
  
过家好  | 
   50岁  | 
   博士 研究生  | 
   大连理工大学  | 
   教授  | 
   新能源纳米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  | 
  
唐 婧  | 
   42岁  | 
   博士 研究生  | 
   安徽大学  | 
   教授  | 
   纳米电化学传感器制备及其应用  | 
  
叶祥桔  | 
   42岁  | 
   博士 研究生  | 
   福州大学  | 
   副教授  | 
   新型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能源与环境光催化的应用  | 
  
朱金坤  | 
   46岁  | 
   博士 研究生  | 
   华东师范大学  | 
   副教授  | 
   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电化学  | 
  
毛月圆  | 
   35岁  | 
   博士 研究生  | 
   复旦大学  | 
   副教授  | 
   光功能材料  | 
  
宋忠明  | 
   34岁  | 
   博士 研究生  | 
   南京工业大学  | 
   副教授  | 
   材料制备与光电复合材料,包括功能铱配合物、复合材料,用于光/电致发光器件等  | 
  
曲 波  | 
   46岁  | 
   硕士 研究生  | 
   湖南师范大学  | 
   讲师  | 
   新能源纳米催化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应用  | 
  
刘 磊  | 
   37岁  | 
   博士 研究生  | 
   大连理工大学  | 
   讲师  | 
   量子化学和光化学  | 
  
徐亚峰  | 
   35岁  | 
   博士 研究生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讲师  | 
   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  | 
  
徐 慰  | 
   36岁  | 
   博士 研究生  | 
   上海交通大学  | 
   讲师  | 
   过渡金属体系的成键分析;重元素体系的相对论效应  | 
  
张二辉  | 
   33岁  | 
   博士 研究生  | 
   太原理工大学  | 
   讲师  | 
   石墨烯/硅基复合材料的功能化改性研究  | 
  
江苗苗  | 
   30岁  | 
   博士 研究生  | 
   合肥工业大学  | 
   讲师  | 
   新型电化学催化材料的合成及器件应用  | 
  
王二锐  | 
   34岁  | 
   博士 研究生  | 
   北京工业大学  | 
   讲师  | 
   高能锂电正极材料、固态电池及新型离子电池研发及应用  | 
  
王 猛  | 
   33岁  | 
   博士 研究生  | 
   吉林大学  | 
   讲师  | 
   光电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陈 洁  | 
   34岁  | 
   硕士 研究生  | 
   安徽大学  | 
   助理 实验师  | 
   电化学传感器  | 
  
三、团队简介
本团队聚焦新型能源复合材料的开发、高性能电极催化材料的结构调控、新型结构能源器件的研发、高性能制氢储氢材料的可控合成、生物质衍生碳基材料的应用等应用研究。研发了一系列新型能源电极材料,对电极催化材料的形貌、结构和表面组成调控进行了有效的研究,积极探索了新电极材料的取材范围和制备方法,从应用的角度对新型能源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构效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近五年,团队主持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近二十项,授权国际发明专利4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在J. Catal., J. Mater. Chem. A, Chem. Commun., Phys. Chem. Chem. Phys., Int. J. Hydrogen Energy, Green Chem., Rare Metals等国际期刊上发表高质量SCI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
四、团队掌握的产业核心技术
新型能源材料的催化活性是提高新能源器件效率的关键技术。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组成部分,开发廉价、高效、稳定的新型能源材料是提高器件效率、推动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针对目前新能源器件中贵金属用量高、储量有限、器件效率不稳定的问题,系统开展了新型催化材料的研发、材料表面组成的调控、材料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探索、器件稳定性的改善、新型结构器件的开发等研究,有效拓展了新能源材料的取材范围,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五、团队可转化的科技成果
廉价、高效、稳定的新能源催化材料的研发促进新能源器件的产业化。将商业无机材料、废弃生物质、廉价无机化合物经过简单加工处理,实现了催化活性的提升;将石墨烯、MOF等材料的高导电性和多孔性与无机材料的催化特性相结合,提升材料的活性,拓展器件的取材范围,相关成果正在积极探索应用的可能。
六、团队擅长的主要科技服务场景
 
团队成员深入太阳能电池企业了解企业生产情况
 
团队成员在锂离子电池生产车间指导工人
七、团队主要科技成果或科技工作现场照片
 
 
 
 
 
表1:团队2020-2024年主持三类项目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课题名称  | 
   课题类别  | 
   课题 类别  | 
   经费 (万元)  | 
  
1  | 
   唐 婧  | 
   沸石咪唑型MOFs/贵金属纳米粒子复合物的结构调控及对食品有害物的响应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二类  | 
   24  | 
  
2  | 
   毛月圆  | 
   活性氧响应门控的光控药物释放探针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二类  | 
   21  | 
  
3  | 
   过家好  | 
   新型二维超薄类石墨烯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的电催化机制研究  | 
   安徽省自然科学面上项目  | 
   三类  | 
   12  | 
  
4  | 
   叶祥桔  | 
   Z型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教育厅拔尖人才  | 
   三类  | 
   10  | 
  
5  | 
   唐 婧  | 
   2021年高校学科拔尖人才项目  | 
   教育厅拔尖人才  | 
   三类  | 
   10  | 
  
6  | 
   毛月圆  | 
   安徽省2021年青年WJXZ项目  | 
   教育厅 重点项目  | 
   三类  | 
   50  | 
  
7  | 
   宋忠明  | 
   自组装铱配合物的设计合成、AIPE活性调控及机理研究  | 
   安徽省自然科学青年项目  | 
   三类  | 
   10  | 
  
8  | 
   宋忠明  | 
   芳基砜衍生分子的设计合成及长寿命RTP性能调控研究  | 
   教育厅 重点项目  | 
   三类  | 
   6  | 
  
9  | 
   唐 婧  | 
   基于MOFs构效调控的高灵敏选择性电化学传感机制研究  | 
   教育厅 杰出青年项目  | 
   三类  | 
   100  | 
  
10  | 
   过家好  | 
   高效、廉价、稳定的生物质衍生碳的电催化活性调控机制研究  | 
   教育厅 重大项目  | 
   三类  | 
   20  | 
  
11  | 
   叶祥桔  | 
   三元硫化物基Z型光催化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反应机制研究  | 
   教育厅 重点项目  | 
   三类  | 
   10  | 
  
12  | 
   毛月圆  |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设计及其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 
   教育厅 重点项目  | 
   三类  | 
   10  | 
  
13  | 
   张二辉  | 
   石墨烯/NiCo2S4/SnS光伏薄膜电极的构建及储能研究  | 
   教育厅 重点项目  | 
   三类  | 
   10  | 
  
15  | 
   王二锐  | 
   基于界面电荷传输动力学调控的富锂层状全固态电池研究  | 
   教育厅 重点项目  | 
   三类  | 
   10  | 
  
16  | 
   叶祥桔  | 
   硫化物基Z型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 
   福州大学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 
   三类  | 
   3  | 
  
17  | 
   毛月圆  | 
   生物分子响应型咔唑类探针的合成与研究  | 
   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开放课题  | 
   三类  | 
   3  | 
  
18  | 
   叶祥桔  | 
   新型光/电催化材料的合成技术研发  | 
   横向课题  | 
   三类  | 
   40  | 
  
表2:2020-2024年发表二类以上学术论文一览表
表3: 2020-2024年授权专利成果一览表
序号  | 
   姓名  | 
   专利名称  | 
   专利号  | 
   专利类型  | 
   获批时间  | 
  
1  | 
   唐 婧  | 
   一种同时检测多巴胺和肾上腺素修饰玻碳电极、制备方法及应用  | 
   ZL201910416310.4  | 
   国家发明专利  | 
   2021.11.30  | 
  
2  | 
   宋忠明  | 
   四苯乙烯基材料及用于温度和有机溶剂蒸汽检测的方法  | 
   ZL202011018441.6  | 
   国家发明专利  | 
   2022.11.22  | 
  
3  | 
   宋忠明  | 
   一种多刺激响应型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ZL202011138690.9  | 
   国家发明专利  | 
   2023.01.13  | 
  
4  | 
   叶祥桔  | 
   一种苯催化氧化合成苯酚的功能化氮化碳光催化剂  | 
   20211673289  | 
   国际发明专利  | 
   2023.02.22  | 
  
5  | 
   叶祥桔  | 
   一种复合型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F/PT/PCT/2023/8028  | 
   国际发明专利  | 
   2023.06.05  | 
  
6  | 
   叶祥桔  | 
   一种Cd0.5Zn0.5S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光催化下固氮的实验方法  | 
   F/PT/C/2023/8074  | 
   国际发明专利  | 
   2023.06.09  | 
  
7  | 
   张二辉  | 
   一种氮硫共掺杂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 
   ZL202211259647.7  | 
   国家发明专利  | 
   2023.08.08  | 
  
8  | 
   张二辉  | 
   一种柔性三维石墨烯硅氧烯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 
   ZL202211129563.1  | 
   国家发明专利  | 
   2023.05.26  | 
  
9  | 
   张二辉  | 
   一种柔性石墨烯硅氧碳复合电极膜的制备方法  | 
   ZL202211259646.2  | 
   国家发明专利  | 
   2023.05.26  | 
  
10  | 
   郑胜彪  | 
   一种高效降解土霉素光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ZL 2022 1 0919951.3  | 
   国家发明专利  | 
   2023.05.23  | 
  
11  | 
   王二锐  | 
   A method for preparing lithium-rich manganese-based composite materials  | 
   PCT/CN2023/125144  | 
   国际发明专利  | 
   2024.01.09  | 
  
12  | 
   江苗苗  | 
   一种高纯度石英砂提纯酸洗装置  | 
   ZL202221158442.5  | 
   实用新型  | 
   2022.10.18  | 
  
13  | 
   江苗苗  | 
   一种高纯度石英砂加工用酸洗废液循环利用装置  | 
   ZL202221121100.6  | 
   实用新型  | 
   2022.09.09  |